AD
首页 > 资讯 > 正文

华云光电发布低时延应用800G OSFP SR8光模块:革新IB网络低时延应用场景

[2025-08-25 17:18:53] 来源: 编辑: 点击量:
评论 点击收藏
导读: 早期传统IB网络传输主要采用 RS(544,514) 码(KP4-RS),纠错能力强(可纠正15个符号错误),但延迟较高(约62.6纳秒)且冗余开销大(约5.6%)。对于延迟敏感场景不适用:AI训练(如万卡集群的All-

 早期传统IB网络传输主要采用 RS(544,514) 码(KP4-RS),纠错能力强(可纠正15个符号错误),但延迟较高(约62.6纳秒)且冗余开销大(约5.6%)。对于延迟敏感场景不适用:AI训练(如万卡集群的All-Reduce操作)对微秒级延迟敏感,传统FEC处理时间成为瓶颈。另外,400G/800G链路多采用PAM4信号,抗噪能力弱于NRZ,需更高效的纠错机制。为改善IB网络延迟,扩大IB应用场景,新的IB网络传输引入轻量化FEC + 链路层重传(LLR)混合传输机制,网络传输采用低冗余FEC(如RS(272,258))仅纠正常见错误(纠错符号数降至7个),大幅减少编解码延迟(降至约30纳秒)。对超出FEC纠错能力的错误,触发亚微秒级链路层重传(LLR),通过硬件实现快速数据包重发,避免传统TCP重传的毫秒级延迟,保障了IB网络的确定性时延。在150米400G链路中,相比传统方案延迟降低70%(每1.57e6帧节省44毫秒),冗余开销减少至约3%,有效提升了IB网络的带宽利用率。

 
        IB网络中高速光模块是负责光电信号转换和传输的核心部件,其性能是否支持低时延传输,是IB网络能否实现轻量化FEC低时延应用的关键。传统高速光模块一般关注传输距离和误码率指标,对于IB网络要求的低时延信号转换缺乏专门的设计优化考量,在传统RS(544,514)的FEC编码应用场景传输应用能够满足要求,但当网络升级到轻量化(如RS(272,258))FEC编码后,长时间跑流经常就会出现丢包和误码率过高情况,导致低时延应用场景性能达不到预期要求。
 
        为解决低延时IB应用场景,华云光电针对IB低时延传输进行深入研究,对光模块时延转换性能进行专门设计改良,经过多轮优化和实际场景应用测试,成功推出了基于OSFP封装的新一代低延时应用800G SR8光模块,并成功在英伟达低时延应用IB交换机验证通过,相关指标优良。
 
华云光电低时延应用800G OSFP SR8光模块产品性能与设计优势
1. 物理层性能指标
        • 速率与距离:8×100G PAM4调制,总带宽800Gbps,OM4多模光纤传输距离达100米,适配数据中心机架内短距互联;
        • 功耗控制:采用博通VCSEL激光器阵列与7nm DSP芯片,功耗≤15W,较同类方案降低40%。
 
2. 封装与兼容性
        • OSFP封装设计:顶部集成金属散热片,工作温度降幅达20%;
        • 双MPO-12接口:支持“一分二”链路拆分(800G→2×400G),兼容ConnectX-7网卡与IB NDR端到端系统。
 
3. 传输链路可靠性保障
        •通过热插拔架构与数字诊断功能,光模块内置信道质量监测单元,通过DOM数据(温度、光功率)预测链路稳定性,支持光链路实时信噪比(SNR)检测,能够提前告知系统调整FEC纠错策略,实现基于实时信噪比(SNR)动态切换FEC模式:高信噪比时禁用FEC以省电,噪声波动>10dB时自动启用强纠错模式。模块同时支持链路实时误码率监测上报,系统可以通过查询光模块实时了解链路运行误码率情况,实现网络问题提前预警和及时处理,大大增强了网络传输链路的可靠性。
查看更多: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