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空经济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。当前,低空经济在环境领域已展现出多方面的正向效应。在污染防治方面,低空环境监测技术可精准识别污染源、森林火灾等问题,为生态保护提供实时数据支持。无人机精准喷洒农药可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,减少土壤污染。在生态改善方面,无人机物流减少了对道路扩建的需求,从而降低了土地占用和植被破坏概率,有利于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。低空经济的核心载体——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(eVTOL)、无人机等新型航空器被视为绿色交通的代表,与传统直升机相比,碳排放量显著降低,且噪声污染更小。
低空经济高度发展亦有环境隐忧。低空经济作为新兴战略产业,其高速发展也暴露出多方面的环境隐忧。在环境污染方面,低空飞行器的电池回收问题尚未突破。eVTOL和无人机普遍使用高能量密度锂电池,若退役电池处理不当,可能造成重金属污染。伴随产业爆炸式发展,低空经济对固态电池的需求会持续上升,如相关回收体系不完善,污染将不可控制。此外,低空飞行器产生的电磁辐射、噪声污染对城市居民的影响亦需科学评估。在生态影响方面,密集的低空飞行可能对鸟类等野生动物栖息地产生干扰。低空经济对部分区域的生态系统也带来了压力。例如,西北地区地广人稀虽适合开展大规模无人机作业,但脆弱的荒漠生态系统对飞行器起降场地的水土保持提出更高要求。
面对环境隐忧,当前低空经济的政策焦点集中于产业布局与技术突破方面,环境规制相对滞后。《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》虽于2024年颁行,但对飞行器的环境标准仅作原则性要求,缺乏具体指标。对此,笔者建议利用以下措施助推低空经济绿色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