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空经济发展虽取得一定进展,但在空域管理、基础设施、人才与产业创新等方面仍存在不足。未来应优化空域管理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、强化人才培养、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以及完善安全监管体系,以推动我国低空经济实现快速、健康发展。
王厚芹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科技处
低空经济作为新兴经济形态,融合了通用航空、无人机应用、低空旅游等多个领域,在促进经济增长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、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随着全球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空域管理改革的逐步推进,低空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。发达国家凭借其先进的技术、完善的政策和成熟的市场,在低空经济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。我国拥有广阔的空域资源和庞大的市场需求,低空经济发展潜力巨大。然而,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。深入研究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状况,借鉴发达国家经验,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,对于推动我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世界发达国家低空经济发展经验借鉴
欧美竞相出台政策为低空经济发展 保驾护航
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非常重视低空经济发展,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支持。美国通过《无人驾驶航空系统综合计划》等政策法规,明确了无人机的管理和使用规范,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。欧盟自20世纪90年代起,积极整合各成员国的低空政策。通过制定统一的空域管理规则、飞行安全标准以及适航审定程序等,逐步实现了低空领域的一体化管理。以跨境低空飞行来说,欧盟建立了统一的飞行计划申报系统,飞行员只需在该系统上提交一次飞行计划,便可在多个成员国之间顺利飞行,大大简化了手续,促进了低空飞行在欧洲内部的高效流通。早在2019年,日本就将低空产业视为复苏经济的关键一环,特别是对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(eVTOL)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。日本政府制定了先进空中交通(AAM)发展路线图,明确了2025年和2030年的发展目标,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蓝图和时间表。